与此同时,互联网健身平台也在尝试改造这个略显传统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教练选择成为自由教练、网络教练、主播、短视频博主。他们的选择,加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健身需求,正在改变健身行业。
连锁健身房行业洗牌
2023年伊始的一系列负面消息让连锁健身企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先,1月份,国内大型健身连锁企业中建健身全国100多家门店陆续关闭,创始人及法人失去联系。随后,2月份,连锁健身品牌一扎威德健身俱乐部因贷款纠纷被冻结近亿元资产;与此同时,知名瑜伽连锁店梵音瑜伽在2月底陆续关闭门店,并被曝因拖欠工资而跑路。
高端品牌负面舆论的背后,是传统健身行业在行业停滞三年后的疲软。京联GymSquare在《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报告》中判断,截至2021年底,全国健身房数量为48290家,同比负增长4.0%,为历年健身房负增长率最高的。部分城市超过10%——中国健身行业可能正在经历20年来最糟糕的局面。急剧下降。
从事该行业14年的健身教练Luna告诉京哲研究院,连锁健身房最赚钱的时间是2019年之前。“当时我们给学员制定了培训计划,最低班次限制是但2019年以后,能一次性购买50节私教课的会员就很少了。”
Luna提到的连锁健身房通常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以上,拥有数十台跑步机、椭圆机和专业重量训练设备,有的还配备恒温游泳池。支持这些健身房正常运营的动力就是会员付费的会员卡和私教课程。然而,自1996年国内第一家连锁健身房正式开业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传统连锁健身房的支付方式越来越警惕。
京哲研究院在《不办卡的年轻人,开始“整顿”消费市场》一文中提到,随着实用消费主义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抵制连锁健身房的会员卡,越来越多的人抵制连锁健身房的会员卡。我们也开始选择短期体验课程。但传统连锁健身房市场份额的下降对于行业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正因为如此,像我们这样的小工作室才有发展的机会。” 2021年,卢娜结束了连锁健身房私人教练的工作,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私人健身工作室。在她看来,如今健身人群的需求已经逐渐细分。除了那些喜欢参加集体课程的人之外,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不被打扰”的单独训练。同时,有更明确健身目标的消费群体会主动寻求健身教练的帮助。
不仅Luna看到了细分市场带来的机会,其他新玩家在过去几年也纷纷离开市场。例如乐客、超级猩猩等互联网健身平台正利用低价策略从传统连锁健身房中抢夺团体课用户。与此同时,类似整合连锁健身房、健身工作室、瑜伽馆资源的OTA平台Classpass也应运而生。乐客、中天等大众连锁健身房通过缩小场地面积、与自由教练合作等方式降低了私教课程的价格。他们还利用低价策略冲击传统连锁健身房的私教业务。此后,消费端的变化逐渐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健身场所、健身教练等,都在发生新一轮的行业变革。
健身行业进入“小型化”时代
事实上,与传统健身房以场地和课程为主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不同,健身工作室和互联网健身平台通过将经营规模“小型化”,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
例如,Luna的健身工作室并不像传统连锁健身房那样位于知名商圈。相反,它的位置更靠近有一定规模居民的大社区,面积只有连锁健身房的五分之一。一方面减轻了自身运营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周边居民前来锻炼身体。
此外,健身工作室的主要收入来自月卡会员和私人培训会员。月卡会员可以随意使用场地内的健身器材,而私教会员对健身效果有明确目标的可以额外购买私人训练课程。价格方面,包月会员费为580元/月,单次私人培训课程价格在300-400元之间,与传统连锁健身房基本持平。但由于场地租金等硬成本的减少,健身工作室没有了授课的业绩压力,普通会员也可以体验不间断的健身环境,而不必被教练强迫推销课程。
*Luna 经营的健身工作室
据露娜介绍,其健身工作室初期投资达80万元,主要包括三个月的房租、装修以及购买健身器材的费用。同时,她和合伙人还预留了100万元资金,保障上半年的日常运营。
与健身工作室复制传统连锁健身房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的方式相比,互联网健身平台从消费者的角度将健身变成了一种高度灵活的体验式服务。在超级猩猩、乐客等互联网健身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位置找到附近团课、私教等各类线下课程。在课程介绍页面,除了课程的具体内容外,还详细介绍了导师、学员人数、价格等信息。据竞哲研究院观察,互联网健身平台上常见的运动课程价格基本在49元至79元之间。
“价格是一方面,其实互联网平台的灵活性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需求。”健身爱好者露露告诉惊蛰研究院,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经常会遇到加班、临时开会或朋友聚会的情况。由于突发事件,很难长期保持固定的健身习惯。互联网平台的课程不仅可以购买一次,还支持当天退款。 “比如有时候晚上中午发现有什么意外,就可以直接在网上取消课程。或者如果你突然心血来潮,想晚上上健身课,也可以预约一下中午上课,晚上下班后直接去商店。”
*某互联网健身平台课程预约界面
据露露介绍,疫情期间,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开发了在线课程。用户可以在家中通过在线视频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日常锻炼。正是在那个时候,她受到了启发。 “我之前也曾申请过传统连锁健身房的会员卡,除了不断被催促买课外,我不能保证我每周都会去健身房。有时会因为紧急情况而不能去,而且有时候是因为这些健身房都在商业区,来回要一个小时,所以我懒得去,会员卡和私人课程基本都浪费了。 ”
对于互联网健身平台的优势,Lulu表示,健身需要慢慢从兴趣发展到习惯,而互联网平台满足消费者“兴趣”和“习惯”两种状态。 “互联网健身平台的低廉价格和灵活性不仅让一些感兴趣的消费者以相对较低的门槛参与进来,而且对于有长期健身习惯的用户来说,在线课程和高级私人培训班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种将主动权交给用户的方式,是互联网平台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
健身教练的价值传递
在“小型化”的商业模式下,教练的价值也实现了又一次迁移。
2020年成为健身教练的彭伟告诉京哲研究院,传统连锁健身房,教练是从销售做起的。 “每天都不让你休息,早上9点,经理会给你开早会,告诉你今天需要完成多少成绩和销售课。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晚上,一般是晚上十点,客人下班后,我还有两个小时的会议,要到十二点才能离开。”
据彭伟介绍,他之所以想成为一名健身教练,是因为招聘网站上的私人教练收入在1万-2万左右。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不到一个月,他就发现,虽然有的教练能赚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有的教练辛辛苦苦只赚了两三千。 “收入水平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的身材、能力和演讲艺术。”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彭伟辞去了工作,加入了一家连锁健身工作室,获得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经历。 “我感受到的第一个不同是,你10点下班就可以走,不会一直开会。以前你必须想办法吸引顾客,通过你自己,但在工作室里,老人们带领新人们,更好的学生会被分配给新教练,把你当作朋友和家人。”
据彭伟介绍,他的健身工作室管理层和教练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工作室不给他缴纳五险一金,没有底薪,也没有节假日工资。也没有强制性的绩效目标。 “多劳多得,不辛苦,收入一部分来自一次性分担的私教费,一部分来自按次付费的课费。”这使得健身工作室教练的收入限制非常明确。虽然卖课程没有业绩压力,但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教练也需要在课程体验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Luna告诉惊蛰研究院,支持她创办健身工作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她和合作伙伴积累了30多位稳定合作一年多的私人教练。在她看来,她的专业能力和人性化的服务维护才是让会员持续付费的核心竞争力。 “我带领的成员不怕被别人挖走,也挖不走。” Luna透露,有些成员连我都开车30公里来参加她的私人课程。她工作的健身工作室目前有四名教练和一名接待员。公司为每人缴纳三险一金。每人平均月收入1万元以上。
* Luna 经营的健身工作室
与露娜的个人健身工作室相比,张驰担任店长兼股东的连锁健身工作室也为健身教练提供了新的个人发展方向。据张驰介绍,在他所属的连锁健身工作室,只要连续三个月销售额超过3万,就可以选拔普通教练担任店长。在担任店长期间,他的店面销售额连续三个月突破16000。 10,000,公司同意支持店长搬迁,共同投资开设新的健身室。
“相当于提供了成为合作伙伴的机会,公司负责营业执照、消防、营销、教练培训、法律支持等,我只需要做好我擅长的教学即可。”不过,这个成为合伙人的机会,是以前期没有基础保障为代价的。与Luna的私人健身工作室不同,该店在张驰成为店长之前,不需要为他缴纳社保。
*张驰经营的健身工作室
尽管如此,在张驰看来,这种商业模式对于消费者和教练来说都是一种创新。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自己的私人教练。”张驰还提到,健身工作室的增加虽然对传统健身房连锁店造成冲击,但不会让他们进一步流失客群。
简单来说,传统的连锁健身房、健身工作室针对的是不同定位、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传统连锁健身房更适合对训练环境要求较高的成熟健身群体,而连锁健身工作室则迎合希望以较低成本养成健身习惯的初级健身群体。
虽然从市场供给来看,传统连锁健身房的客群在健身工作室的冲击下逐渐变得更加集中。但值得关注的是,初级消费者在习惯了健身馆的氛围和体验后,是否还会选择传统连锁健身房?在“小型化”的商业模式下,传统健身房也需要重新思考除了场地和环境之外,自己真正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姓名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uizejl.com/html/tiyuwenda/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