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文在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李艺博 摄
哈尔滨冰雪世界公园。
新华社记者 王建伟 摄
郑沁文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2024年贵州“村超联赛”总决赛现场。
罗景来 摄(图片中国)
(本报记者王亮编译)
回望2024年,中国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奋发进取的篇章;展望2025年,我们充满信心,期待竞技体育不断突破,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体育产业迸发活力。站在时间的长河中,让我们选取三个关键词来看看中国体育的新气象。
- 编辑
关键词一:突破
凝聚中国向上力量
本报记者 李硕
体育的魅力往往体现在不断超越自我。
中国运动员在33个小项上获得194个世界冠军,为历史最高;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40金27银24铜,取得海外比赛最好成绩……挥手告别2024年,“突破”无疑是最令人难忘的词。
中国运动员昂扬、自信、阳光,用拼搏和奋斗书写了一个个“第一”的动人篇章,让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中华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作风。时代。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活力和自信。
全力以赴,志存高远,创造历史。
“国家荣誉永远高于个人荣誉”。这是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成为亚洲首位网球单打冠军后的真诚表达。昂扬无畏的眼神和对祖国赤子之心,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平视世界”的情操和勇气。 46.40秒,这是潘占乐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创造的新世界纪录。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态度和领奖台上熠熠生辉的金牌,就是对质疑者最好的回应。 6.85米,这是视障运动员狄东东在巴黎残奥会男子跳远T11决赛中的优异成绩,打破了保持了10年的世界纪录。拼搏的热情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体现了勇敢追求梦想的榜样。
充满青春活力,我们充满活力迎接挑战。
年轻意味着无所畏惧。那些非凡的勇气和蓬勃的活力,共同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自信风采。 18岁的邓亚文在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决赛中一试身手。怀着必胜的信念,她用最难的动作夺得了金牌,实现了中国队本次赛事“零”的突破。 。 15岁的杨思琪来自四川凉山。 9岁之前从未见过海的她,却创下了奥运会冲浪项目中国队的最好成绩。她在冲浪板上写道:“梦想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11岁的滑板运动员郑浩浩是巴黎奥运会最年轻的参赛者。笑容与放松,展现了10后的昂扬、大方、自由精神。
热爱赋权,自信地面对风暴。
怀揣远大梦想,不懈追求,自律勤奋,圆梦故事深入人心。当徐靖坤独自挑战“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时,他感慨万千:“有了星星和大海,人生变得越来越广阔。”当何静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成功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时,她告诉自己:“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
这些突破性的故事就像一块块拼图,让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美好蓝图一步步成为现实。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体育将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二:改革
映射中国的探索精神
记者 范佳媛
巴黎奥运会上,从花样游泳到艺术体操,从自由式小轮车到女子网球,再到男子100米自由泳……在一些外国运动员长期占据优势的项目上,中国运动员实现突破,夺得金牌。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体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奥运周期,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重点领域改革启动。纠正不良习惯,重塑体育形象,足球改革重回正轨。中国体育经过努力取得突破,改革方向更加明确。
我们以改革求发展,积极弘扬开拓精神。
浙江开发了“浙江体育”应用,已有18万个体育场馆、3061家体育培训机构、5万多名社会体育教练在线,让群众体育需求一键“直达”;广东建设镇校体育共享工程,提供“一键获取体育需求”。门打开两次,一是“多用途场地”,满足学校学生和公众在不同时间使用运动场地的需求;北京、张家口11家主要滑雪场“一卡滑雪”,实现跨区域滑雪场合作;雄安新区以足球为先导,着力打造“京津冀一小时足球圈”。
体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的改革创新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多次印证了“人民呼唤改革、改革响应”,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促治理,参与者开放多元。
江西通过整合体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在全省建立了20多个击剑训练点,拥有击剑运动员2000余人,项目开发取得长足进展;山东实行县级体校办学模式,巩固和巩固“市属体校、县级体校”发展格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上海委托第三方对上海举办的赛事进行评估提供资金支持,提高赛事质量,释放综合效应。
开门做运动,开门做运动。从政府“办”体育到政府“管”体育,积极引入多元主体参与体育,体育功能不断丰富和拓展。
以改革求突破,振兴发展“三大目标”得到解决。
“三大目标”发展备受关注。 “三大目标”既是体育改革的难点、痛点,又是突破的先锋。它们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2024年,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赛足球运动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成果与全运会挂钩,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成立省足球体育中心,为地方足协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保障,全面加强足球工作;中国篮协计划以训练为抓手,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狠抓技战术能力、加强球队管理等措施贯穿于国家队建设的始终。
2025年,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改革催生新突破,改革催生新希望。
关键词三:活力
展现中国阳光形象
本报记者 刘硕阳
是冰天雪地里的兴奋,是新赛场上青春的兴奋,是街头的友谊赛……过去的一年,中国体育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备受关注的不仅是顶级赛事,还有私人赛事。
活力来自于不懈的努力。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海外比赛最好成绩,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那个夏天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美丽的塞纳河畔和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畔,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活力。其中,有一鸣惊人,也有王者归来。中国人民的雄心、活力、自信,都体现在充满活力的中国运动员身上。
活力来自广泛参与。
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亚文表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运动员的追求,也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方向。”竞技体育的突破带动了群众体育的普及。 。 2024年的最后一天,贵州“村超联赛”仍在奋战。广泛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写下了新的注脚。 “乡村超级”、“乡村BA”等活动深入人心。 “十四冬”群众比赛暨首届全民健身比赛热情举行。不少马拉松赛事“一票难求”,体现了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热情。据统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达到37.2%。健身运动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活力来自于“火热”的冰雪。
岁末年初,当“二滨”热潮再次袭来时,“冷资源释放热效应”这句话已经不再陌生。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2024雪季,我国冰雪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8%,收入同比增长50%。去滑雪场、冰天雪地里游泳,正在成为更多人拥抱冬天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践行“赛事出行”,体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冰雪热潮”的背后,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开拓性进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值)36741亿元,增加值14915亿元,占GDP的1.15%,增长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百分点。
新的一年,体育的力量将在中国继续绽放。每个热爱运动的人都充满了新时代的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uizejl.com/html/tiyuwenda/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