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共享健身仓与智能健身房:中国一线城市健身行业的新趋势与变革

    健身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变化可能比过去十年还要大。

    在国内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一些高端社区,共享健身仓正在成为住宅健身区域的“标配”。一个几平米的小盒子般的空间,里面放置了一台跑步机,还有电视和空调。还有空气净化器,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去跑步,按时间收费。每天晚上下班后,一些年轻人就会跑进去。

    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里也出现了所谓的“健身超市”——规模相对较小、精简的智能健身房。它们位于白领工作的写字楼内。健身设施和人员都比较精简。更重要的是,他们采用“月卡”方式,大大降低了白领锻炼的门槛。

    传统健身房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0到30年,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太大改变。依然是“金钱陷阱”模式,超卖卡牌,开新店。这个行业的痛点还没有得到解决。当第一批会员逐渐淡出这家店的时候,就是它倒闭的开始。传统健身房投资高、运营成本高、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难以长期坚持。通常,年卡还没用完,商店就已经破产了。无论是共享健身仓这样的小型健身形式,还是健身超市这样的包月会员健身房,它们都在颠覆传统的健身房模式。不过,这些新兴商业模式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健身房私教叫什么_健身房的训练私教视频_健身房传统私教

    填补空白 vs 解决痛点

    米跑健身创始人毕震在创立米跑之前曾在饿了么负责业务推广。他是饿了么的早期成员。随后,毕震创立了外卖平台饿了么和众包本地推广平台“人人递推”,在O2O和本地推广业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毕震将土地推广场景分为大学、商圈、写字楼、社区四大类。当时,他们的外卖业务和共享充电宝业务已经轻松进入大学、商圈和写字楼。他们唯一没有征服的是社区。

    然而,社区场景的交通规模却十分可观。据毕震介绍,“如果学校场景规模是10个,商圈是100个,社区可以达到1000个规模”,场景入住意义重大。因此,毕臻一直在寻找最理想、能够渗透社区的商业模式。 2016年冬天,北京的雾霾还是比较严重。人们在户外运动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而且去健身房也不方便。当时,毕臻认为,如果在社区内放置一些小型共享健身仓,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冬季健身痛点,为社区带来更完善的健身设施。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10%的白领用户购买过健身卡,但保持健身习惯的人并不多; 95%的用户有运动需求,但运动习惯没有完全保持。场地和设备限制是一个主要原因。距离的便利性也是一个限制。通过研究,毕震看到了市场的差距和希望,于是他很快成立了公司,开发了共享健身仓,开始了自己的持续创业之旅。

    健身房私教叫什么_健身房的训练私教视频_健身房传统私教

    广珠体育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峰早年也曾在传统健身房工作过。他发现,传统健身房模式已经陷入“预售、赚钱、跑路”的恶性循环。一般采用两年卡和一年卡预售。首先筹集大量资金,然后租用场地、购买设备、招募大量销售和私人教练组成一个大团队,然后将预售的资金投入到运营中,然后再开下一家店。

    “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痛点是预付费难以管理、无利可图。为了实现消费者付费,健身房需要组建庞大的销售团队来售卡。健身房还配备了庞大的私人教练,售后、前台服务导致人力成本极高,因此传统健身房必须不断发展新会员,一旦无法拓展新会员,就会濒临破产。”王峰说。

    在看到传统健身房的缺点和痛点后,王峰决定创造一种新的健身形式,推出了“轻猪圈健身”,这是一个面积300至500平方米、可在室内开设的小型智能健身房。一座办公楼,覆盖健身人士的“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健身房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升级,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简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拓展市场VS优化商业模式

    共享健身仓研发制造成功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进入社区。毕震坦言,进入社区比大学、商场、写字楼要困难得多,门槛也最高。进入大学只需要与教育和工程部谈判,进入办公楼只需与房地产经纪人谈判。然而,想要进入一个小区,不仅需要与居委会交涉,还需要与房产中介交涉。此外,还必须与房地产开发商联系。有的小区,甚至还要找业委会、街道办事处。因此,如果任何一方不同意,或者几方协调不好,就很难搬进去。

    幸运的是,出生于当地市场的毕珍,进入社区并不困难。毕竟,共享健身仓是居民锻炼身体的场所。它符合国家体育战略,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项目,所以相对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很多社区都认为我们的项目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拒绝率还是很高。初期入住率仅为10%左右。随着项目知名度的提高和访问量的增加,接受率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高,现在可以达到50%-60%。”毕震告诉《商学院》记者。

    对于共享健身仓这样的项目来说,只有快速占领市场、打造规模,才能形成商业模式。因此,米跑健身这一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拓展市场和融资。据毕震介绍,米跑目前已覆盖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数千个社区已安装了数千个米跑共享健身仓。未来,米跑健身目标覆盖全国10万人。社区。

    走进位于建国门附近写字楼的“轻猪圈健身”,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员的智能化和精简。没有前台,私人教练也不多。王峰告诉记者,传统健身房配备三个团队,销售团队、客服团队和教练团队,大约需要20、30人。然而,在“广振健身”的健身超市里,前两队已经被撤下,前两队已经被淘汰。没有前台,只有私人培训团队。由于采用了智能设备,会员只需佩戴手环即可直接进入健身区域,无需前台。私人教练团队和销售团队合二为一,每位私人教练即负责部分销售会员卡的任务,同时也负责私人教练的销售。

    这样的人员构成,使传统健身俱乐部的人力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店长一般由教练兼任。一家商店大约需要五名私人教练。一个400平米的店面只需要五六个私人教练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管理和运营。那么,这种健身超市为何能够放弃以往规模最大的销售团队呢?

    健身房私教叫什么_健身房传统私教_健身房的训练私教视频

    在王峰看来,“轻猪圈健身”的月卡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年卡模式。 “月卡分为99元和199元,与售价往往为1999元、3999元的年卡相比,门槛极低,很容易吸引写字楼白领。对他们来说,没有消费压力,销售更容易实现。”

    探索盈利模式与连锁经营

    已完成三轮融资的米跑健身正在持续扩大社区覆盖范围,希望从一二线城市覆盖到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也在完善共享健身仓的功能。记者看到,第二代共享健身仓已经开始在北京部分社区投入使用。毕震透露,目前,面积5至6平方米的小型仓库主要投放到社区。除了跑步机之外,他们还在试验动感单车和设备。此外,团体仓、私教仓、瑜伽仓也在开发中。

    对于共享健身仓的市场接受度,毕震告诉记者,根据大数据,目前投放到社区的共享健身仓主要是按时间收费。跑一次大概几块钱,一天12小时平均跑5到6个小时。使用时,有些社区每天可以使用长达12小时。一个共享健身仓的成本约为1.5万元,运营10至12个月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最快恢复时间仅需5个月。

    目前米跑的共享健身仓主要以付费跑步收费。按每分钟0.2元、单次锻炼30~60分钟计算,单人单次锻炼成本为6~12元,每天收入约为40~50元。对于共享健身仓的更多盈利模式,毕震坦言,米跑健身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主要目标是拓展市场,不断拓展新社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不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随着“轻猪圈健身”的智慧健身房运营模式逐渐成熟,轻猪体育开始对一些老健身房进行改造,比如一家面积1000平米、团队30多人的烟台老店。转型后,变成了一家拥有十几名员工的企业,但在新的运营模式下,营收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劳动力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事实上,月卡销售模式改变了年卡销售的诸多弊端。虽然“光住健身”实行月卡制度,但也有季卡和半年卡,而月卡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引新客户。月卡模式依然是为了让更多的白领能够体验到,降低消费门槛,同时为他们提供更灵活的锻炼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决定是否锻炼,并按月办理卡,避免了年卡的浪费。因此,“光住健身”推出月卡后,对于白领来说已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王峰透露,“光住健身”的月卡比例高达40%,其余都是季卡和半年卡。

    2015年,光珠体育在北京南二环中海地产广场开设了首家智能健身房。近两年,其在全国开设了220家门店,其中直营店14家,其余为加盟店。王峰向记者讲述了中海地产广场店的运营费用情况。目前,该店每月固定成本为10万元,每月销售业绩可维持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uizejl.com/html/tiyuwenda/911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